双隐报社

时讯述评:热梗背后的时代

122浏览 2025-7-3 文学综合 MA106028

  最近出现了这样一个二创视频,《莫愁乡》与游戏相关“新圣经”的联动


  是近期两个“爆款”之间的梦幻联动。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虽是热点融合,但评论区并非清一色的玩梗。而是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

  人们在网络时代通过一根网线相互连接,又在海量信息潮流中被约化为一个个信息发布者、在信息上近在咫尺,又在身心上远在天涯。


  但,大家都是人,时代中的人。


“新圣经之所以能火不是粥友们的围观,那样是破不了圈的。


  而是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共情,对于嘈杂社会当中自己孤寂找不到同类的共情”


  ——来自暴走漫画


  能天使、出租屋。粥友,蟑螂。


  如大伙的调侃“满地都是蜘蛛,但她却抬头看见了能天使”


  会心一笑,有时解构能够成为一种工具,瓦解现实的迷茫、焦虑、困倦。


  社会分工、资本、资源的集中。资本增值;物人化、私人劳动;人物化。


  人的原子化。


  大街比肩接踵、大街空空荡荡。


《莫愁乡》的作者是一名小镇青年;奶奶罹患癌症。


  这首歌讲到了梦、小镇、奶奶、石榴花。是一首河南本地的说唱作品。


  有些巧合的是,这首歌也是他在出租屋写的。


  发廊学徒、外卖员;对一个小镇青年来说


  中专说唱可以是笑点,也可以是梦想。


  人是孤独的,但是,这种孤独是社会性的。


“我得遵从我的内心,那些都是我的姊妹兄弟”


“那些都是我的姊妹兄弟 但我又能代表哪个”


  ——河南说唱作品《工厂》


  究竟有没有同类呢?他们是谁呢?


  我们双隐社成立三年;曾经大家都是抱着有同类、有热爱来这里的。双隐编辑部成员,曾经亲密无间的,有的切割,有的疏离…


  现在的双隐社都是由熟人组成的;不同于普通的群聊,线上的人,开始互相关心。


  究竟有没有“同类”呢,他们是谁呢?解构是一层盖在现实上的幕布,但我们揭去这层幕布,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梗背后的时代情绪。原子化的个体感到孤独,这时,我们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关于“同类”的话题。

                                                      来自:双隐社编辑部

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双隐报社 #莫愁乡 #爆典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