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on

尽量避免对于解决问题踟蹰不进而提出的一种方法

18浏览 5小时前 文学综合 MA109825

个人认为,如果要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上升至骂战或者谁都不服谁的情况,需要双方:

1.都从已有的共识出发,找到认同的基点,并且要反复确认共识是否有极大的重合并无误解

2.共识越远离抽象层级越好,越贴近先验甚至是五感感质获取最好(防止误解的产生(不在同一频道))

2.1.对于确认共识的方法,以及避免过于脱离实际的方法,举几个例子:

通过定义对概念进行描述,对方认可或是反驳,双方互相从多角度找到关联,从而使双方对概念理解更清晰,比如:

苹果是一种水果,是一种红色的水果。

苹果是可食用的,是甜的。

苹果是苹果树的果实。

。。。。。。

(当然,为了避免绝对严谨导致的概念无限后延,建议往感质层走,或是在达到某一概念双方都达成了共识的时候,停止,回头)

(此外也可以先列出语言相关的模板,比如要问问题时:谁问的?问谁?问什么?如何问?为什么问?。。。,而在苹果这个例子就可以先列出几个:来源,用途,表象(颜色,形状)/概念(文化意义,人文意义)。。。)

3.可以在讨论的任意时节终止(确保之后能继续)讨论并从全新的视角确认已有的共识(无法保证绝对,但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

4.基于先前的共识延伸出新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包括实践检验)

5.最终回归到论题本身,并尝试达成对于问题的共识(先无论对错)(避免再出现争论)

6.最后进行实践检验,从理论界下降到实在界,并基本确认事实正确与否(同样的,仍然是无法绝对确保,但是随着实践深入,可以改进并深化理论模型,提高正确率)


#. 如果有余力以及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充分且深入讨论问题的话,十分建议准备思维导图工具或者是笔记本之类,防止思维树木枝丫延伸的过深过广,以至于遗漏细节。


如果只是想进行一个中小型的讨论的话,可以适当的在讨论过程中剪去一些比较细小的不是十分重要的枝丫(但是要保证树干是朝着议题主线生长的,别长歪了qwq)


理论支持具体可见上一篇文章,多有修改,不足之处,欢迎讨论。

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思考 #讨论 #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