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
准确来说,在出现的时刻,暴露的致命弱点与软弱的事实早已确定了即将灭亡的真相,只是人们尚未注意到这一点,而只是欣慰的看这一“新生代”的产物,上一代的部分遗产与智慧的结晶。
是这样,此时,那层尚未揭晓的迷雾成为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总是希望可以从中意外收获到什么,虽然有限的理论不足以在当下推演最终的结局——这才是的确需要的,一个模糊闪烁的惊喜。
技术的发展是事实,利益的争夺则作为催化的使用;倘若当一个恶魔率先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从而得以快速传播发展——这会导致多少灾难?然而技术是进步的,不管他如何左右。
然而,这也成为了这个国度消亡的根本,当最后的迷雾消逝在历史长河,也注定了倒计时的开始;但同时,也为其保留了最后一丝颜面,也撒下了新国度的种子。
我们在做的,在创新的,无非是在粉饰这个永恒的循环好了
10.14
注释:
“再生”一词来源于上世纪国内从日本引进的模拟设备(磁带机,录像机)材料,源自日语“音声再生”
磁带的交流偏磁技术发展和传播与纳粹存在直接联系——交流偏磁可以以相对更保真的方式记录下希特勒的声音以方便宣传
—————————————————————————————————————————————
准确来说,上述可以指任何科技,现在的AI也是如此,只是符合接下来要写的事务才做出注释和解释
模拟时代的物件被很大程度的抛弃是时代的必然结果,先进的数字录音允许更低的下限和低质量作品的诞生,高分贝低动态的响度炸弹轰炸耳膜,连带着粉碎了欣赏音乐含义的思想(当然,自己觉得好听的音乐才算好音乐)。门槛的降低无疑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与利益,你可以想想最近的AI视频,是不是也有几分相似之处?数字录音刚发展的时候可比不上成熟的模拟录音,但是现在来看毕竟是胜利了。
这似乎已经预示了将来的结局,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这只是引子。
模拟的落后是必然事实,但是只是抛弃而遗忘显得太悲惨;不讨论市场,这是一个很荒诞的东西(成本不到60卖大几百,还有一堆人跟风)。成熟的先进的技术没几个人讲,慢慢的就会消逝在历史长河;但是还是找个地方留下来笔记,万一有人感兴趣呢?这和“互联网档案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找个温和的地方,准备把这些写下来;这样也不需要再去翻老论坛或是去废品站翻旧书了。
给的分区是文学综合,现代的科技怕是已不包含这些东西了,况且这只是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