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大帝3》:胜过帝国时代,深过天际线!

本人记得小时候为了玩《凯撒大帝3》,每天要等到爸妈睡熟后才半夜偷偷爬起来打开电脑,看到屏幕亮起来的瞬间,罗马风格背景音乐一响起,鼠标点在小帐篷上,听见移民念叨“有地方住吗”,就觉得这夜熬得值。那会儿我是《模拟城市》也玩,《帝国时代2》也喜欢,但对《凯撒大帝3》有种特殊的感觉,这款既能让我当“包工头”又能当“罗马执政官”的游戏,感觉怎么玩都不会腻。

说它特别,主要是它不像《城市天际线》那样光盯着赚钱,也不像《帝国时代 2》那样满地图砍砍杀杀讨伐,这游戏得从平民一步一步往上混,有种小人物平步青云的满足感。游戏从易到难,先从一个管基建的小官开局,再升工程师,后面还有财务主管、执政官一堆头衔,最后才能当上凯撒。

本人比较喜欢自由建设模式,12个地中海城市随便挑,我最爱选靠海的那个,既能建码头做贸易,又能开渔场补粮食。开局先修土路,路边放小帐篷,旁边必须配水井,不然没人来定居。等有了几户人家,就得琢磨建粮仓,农场得选在沃土上,而且得贴着粮仓建,不然农民推着粮食跑大老远,效率低不说,还容易断供。我记得小时候不太会玩,总把农场建得太远,结果市民饿肚子,房子全降级,最后只能重来。

游戏的很多细节也十分让我怀念,比如点一下工人,人民会抱怨“食物太少了”;点收税官,他会嘟囔“税金太低啦”;新移民刚进来,会到处晃悠问“住哪儿啊”。除了说话声,城里的动静也特别全,市场里有小贩吆喝的声音,学校下课铃一响,能听见小孩跑出来玩的吵闹声,竞技场里角斗士打斗的喊叫声,甚至军校里士兵训练的“嘿呦嘿呦” 声都听得清清楚楚。有时候我就盯着屏幕看市民走来走去,看马车运货就能看半个钟头,感觉自己真的在管一座城。

建筑这块虽然不能和现在建造游戏相提并论,但在当时我觉得做的还是非常细致的。就说供水吧,前期只能挖水井,可到了后期,市民嫌井水不干净,就得建蓄水池和引水渠。很多新手建引水渠时,不注意地势的高低,结果水根本流不到城里,白搭了一堆钱,只能推倒重建。还有住宅升级,从小帐篷升到豪华别墅,得满足一堆条件,附近要有澡堂、学校、神庙,仓库里还得有葡萄酒、陶器这些物资。要是物资断了,别墅能一夜变回茅屋。

游戏里的五个神仙当时也挺让人头疼的,不懂希腊文化的我,小时候根本分不清哪位神仙管什么东西,只知道海神波塞冬管海洋,这还是看动画片《圣斗士星矢》才了解的,一不小心少建了神庙,就得罪了其他的神仙。后来玩的多了,才知道只给一个神建神庙,其他神就会生气,惹恼了他们不仅要补建神庙,还得给他们办庆典,这些罗马神仙才不会找你的麻烦,这帮外国神仙还真不好伺候啊 现在趁周末的空闲再打开《凯撒大帝3》,看着像素风格的建筑,听着熟悉的音效,还是能玩一下午。有时候建完一座繁荣的城市,看着市民在街上走来走去,听着市场的喧嚣声,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是很多其他游戏都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