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opro

再谈空之境界

461浏览 2024-10-12 文学综合 MA95033

再谈空之境界

境界这部作品中的那种孤独的安静,我是非常喜欢的, 蘑菇的作品看了不少但是仍是独爱境界。这部作品虽然是较为纯正的是轻小说,但属实是不太配于轻小说之名。来回,阅读几遍属实是看不清楚,看不晓得,看不明白的。这本书那种对于追求与自我深刻的思考是值得我们引入自身去思考去考虑的 “何欲所求?何故所求?所求何往?”这三个问我经引入自身思考,哪怕每次思考的结果都大相径通,但思考的过程仍值得品味。境界是我看的第一部轻小说,也是自我看轻小说开始让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对于本质的追求,对于自我的探索,蘑菇把他想表达的都不经意间的完美的表达出来了。

这一篇,是我三年前写的。

这一篇说写出来对我最大的收益可能是让我晓得一篇文章写出来需要修改很多遍,以及一长段写完文多少是有点畜生。

如今在此,且再论一遍,空之境界吧。

一,空之境界中的概念究竟是何种性质

作为奈须蘑菇的早期作品,空之境界是及其甚至可以说是最能展现奈须蘑菇的思想主张的作品。一个作者的性质往往是在早期作品是最能看见其核心的时候。例如库布里克《恐惧与欲望》这部作品中就已经能看出库布里克超脱一般,非人的超验世界审视于“人”的概念个体。他以后的作品也确实如此。宫崎骏的《未来少年柯南》中,精细的作画与童真的剧情以及对于“大人”“污染”“战争”的批判。宫崎骏在之后的作品中也是一直呈现。

我且在此断论一句,要想看懂型月中哲学究竟在扯些什么逼玩意,必须得看明白蘑菇在扯什么逼玩意儿。想看明白蘑菇在扯什么玩意儿,必须得看明白空之境界在扯什么逼玩意。

本作哲学有三章作为集中体现,矛盾螺旋,杀人考察下,空之境界。

杀人考察下,概念大抵为矛盾螺旋的再延伸。空之境界章节的概念,大抵是通过根源之口,描述蘑菇自己所想。

当然在当初对我来说其实根本看不懂,或者说看懂了也说不出来具体说的是什么东西。当时只知道了一个概念,并且确定这个概念为蘑菇说要传达的概念之核心概念,即矛盾螺旋概念。

矛盾螺旋之概念,究竟说指向的是何物。我也懒得引经据典细细说明,且直接说出结果——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非存在的实在,先存在的实在,且万物皆有的性质,通过不断的辩证达到)

不知是有意引入概念还是无意引入概念,但是蘑菇之后肯定发现该概念是否已经有些过于抽象过于万能,以至于这位作者自身也已经很难掌握该概念本身的与作品中的运作。于是乎,引入新概念——阿赖耶。

事实上,蘑菇这个另起炉灶的炉灶,说人话就是集体无意识了,本质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弄到哲学概念也不是不行(社会学,遗传学也能扯这个概念),本身就人类这个概念作为背书,确实下学了很多,不像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不知道飘到哪去了。(个人不太喜欢过于上学的形而上学。)但是的谈论的过程,本质也是一种不断解剖人的外在追求获得固定内在的行为。说得出的“起源”(例如两仪式的「」“既空”)都是奈须蘑菇解剖了人作为一个具象的存在为基础得出的一个抽象概念。性质上和绝对精神一样,都是抽象的,而非一个源于实践的具象概念。而本身为了对抗抽象而重新建立一个抽象概念,而实际殊途同归于抽象概念本身难道不抽象吗。

二,空之境界与奈绪蘑菇的文笔

且论何谓文笔,个人且认为是个体写作时的风格与特点之总和的统称。

如此来说,何以断定之文比优劣且是个重大问题了。以个人角度断定文笔优劣不过个人独断之论,以群体角度亦有审美之差异亦难断定何者好,只可得知何者更受欢迎。比如鲁迅,有许多评论家评论其文笔较为硬,有一种干巴的感觉——白话不够白话,文言的影子太重。

我如此且在此说,这部作品文笔文风受不受我欢迎,且断定论我并不喜欢奈须蘑菇那文笔文风或者说我不喜如此的译者翻译(至少是空之境界)

用词生硬,形容与描绘过于白描,但是其描绘的内容却很抽象,导致其内容与文笔有一种非常直接的观感冲突。

空之境界的意识流,叙述性诡计,推理,悬疑,奇幻,战斗,形而上等神奇词条大满贯,也是导致文本观感难受的原因之一。

三,空之境界篇于式口中引出的其他思想概念与翻译

以下原文

——欸,黑桐,所谓的人格究竟存在于哪里呢?

   「……这该怎么说呢?所谓的人格说是一种知性,应该是在头部吧。」

  在头部,也就是说知性栖宿于脑中。

  他这么说了,不过她摇头说了不是。

   「……灵魂栖宿于大脑之中。如果可以只让脑髓存活,那么人类根本不需要肉体。只需从外部施以电流刺激,就可以让是脑一直做梦活下去——式曾经提到一个魔术师。他也和你一样,回答说在头部。」

   但那是不对的。

   举例而言,就以黑桐你这个人为例,你的人格,你的灵魂,能将之具现化的,是由你各种经历累积而成的意识,以及你那如空壳般的躯体。光是孕育意识的大脑,无法产生人格。虽然只有脑也可以活下去,但我们必须先拥有肉体才能产生自我意识。有了肉体之后,和肉体一起培养,就有了现在的人格。喜爱自己肉体的人,应该属于社交型人恪,而厌恶自己肉体的人,则属于内向型人格。虽然光有意识也可以培养出人格,但那样的人格是无法认识自己的,一般来说,心灵就会长成为别的东西。那样的话,已经不能称之为人格,和电脑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谁只是一个脑,那个人就必须创造出一个『只有脑的自己』的人格。必须舍弃肉体这个人我,而保存意识这个小我。

   不是有了知性才有肉体。

   而是,有了肉体之后,知性才得以诞生。

然而,作为知性的根本的肉体,其实算不上是知性。肉体只是一种存在。只是,肉体本身也有人格。因为我就是那个和肉体共生,培养出知性的人格。」

   

于以上原文的概念解释


以罐中之脑举例驳斥了所谓大脑才是人的本身的概念,但罐中之脑本身概念之本身却没有予以解决,应该再扯两句笛卡尔的“我思我故我在”解决“脑概念的问题,人本身的概念不只于脑子本身而应当四肢躯干等复杂物与所谓意识的东西的集合体

人的本性并非为善恶美丑对错这种基于已有的后天经验来判断的概念,而应当是没有任何概念,即人的本性是无本性的,而性格本身之诞生则取决于后天环境,即马克思的社会集合。

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空之境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