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向——叔叔卸任对B站会有什么影响?
星空
第三期
一、叔叔卸任对B站会有什么影响?
一、核心结论
陈睿近期的系列卸任行为并非“隐退”,而是B站正常的治理结构调整,其在B站上市公司体系内的董事会主席兼CEO核心领导职务未发生变化,且仍持有核心业务公司股权,对B站实际经营与权力结构无实质影响。
二、陈睿卸任具体情况梳理
卸任职务:
自2025年8月起,陆续卸任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B站App运营主体)、幻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保留身份:
1. 核心管理职务:仍担任B站董事会主席兼CEO,上市公司体系内核心领导地位不变;
2. 核心股权:100%持有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股权。
公司官方回应:
明确表示,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职务变更,与公司实际经营、权力结构无关。
三、陈睿系列卸任行为的背后逻辑
陈睿的卸任举动并非“放权”或“隐退”,而是B站优化企业管理的主动战略调整,核心逻辑可概括为两点:
1. 推动企业治理规范化:将上海宽娱数码等具体业务公司的运营管理职务交给专业经理人团队,符合大型企业“专业事交给专业人”的成熟治理路径,有助于提升各业务板块的运营效率与管理精细化程度。
2. 聚焦核心决策与战略规划:通过卸下子公司层面的具体管理职责,减少日常事务性工作对精力的占用,使陈睿能够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B站整体战略制定、关键业务决策、长期发展布局等核心事务上。
四、总结
综上,陈睿近期的卸任行为是B站完善治理结构、推动企业规范化发展的信号,而非其“隐退”的征兆,其仍将作为“核心掌舵人”引领B站发展。当前,B站的核心课题并非 leadership(领导力)变动,而是在陈睿的带领下,解决盈利模式单一、商业与社区平衡、技术竞争突破等深层问题,唯有攻克这些难题,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文/DS
编辑/@蓝与白)
二、独属于他们的荒原
“🌶️🍅💉💦🐂🍺”
“🌞🫵🐎,NM$L!!!!”
深夜的界面,一种新的象形文字正在诞生。它不书写于石板或纸张,而是绽放在亿万块滚动的屏幕之上。这些文字由断裂的台词、被篡改的梗图、无厘头的表情包构成,它们在算法的血管中奔流,汇聚成一片喧嚣而沉默的星云。
我们称其创作者为“抽象乐子人”,但这名字本身就像一个过于沉重的容器,试图去装载一缕轻烟。他们真正的形态,更像是数字旷野中的游牧者,在意义的废墟上,搭建着瞬息即逝的帐篷。

一、手势
倘若你试图解读一段乐子人创造的文本,你会迷失。因为它的核心不是语义,而是一种姿态,一套在数字空间中生存的身体手势。
语言,那个曾经承载承诺、构建共识的古老工具,在他们手中被打碎。逻辑的链条被切断,意义的期待被悬置。留下的,是纯粹的声调、是节奏、是情绪引爆后留下的残骸。一个“哈哈”不再仅仅是笑声,它是一个完整的叙事闭环,是对一场潜在沉重对话的礼貌回避,也是一次在意义泥潭边的轻盈点水。
这并非语言的堕落,而是语言在过度负载后的应激转变。当每一个词语都可能被审视、被批判、被赋予不堪重负的立场时,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语言自我消解,退回到前符号状态的刺激与反应。于是,语言从“沟通的桥梁”变成了存在的姿态。
我在,故我玩。

二、旷野
这片数字旷野并非无主之地,它被名为“算法”的无形气候所统治。乐子人们,是深刻理解这片土地生态的土著。
他们洞悉了生存的秘诀:不是内容的深度,而是格式的穿透力。快节奏、高反差、错位与拼贴——这些是他们与算法共舞的步法。他们是这个剧场的即兴演员,深知什么样的手势能赢得掌声,什么样的表演能划定疆域。
在这里,“被看见”的欲望,压倒了“被理解”的渴望。这是一种深刻的转变:当存在感由可见来定义时,沉思与深度就成了奢侈品。主体性,那个现代性的基石,在无尽的模仿、复读和二创中,开始飘散。你不再是一个稳固的“我”,而是一系列流动手势的集合,一个在数据流中保持平衡的冲浪者。

三、部落
个体的手势汇聚成群体的仪式。在特定的评论区、弹幕池和频道中,这些抽象符号演变为一种加密的社交货币。
复读,一种看似无脑的行为,在此刻成为一种确认归属的仪式。模仿,成了进入部落的通行证。一个错乱的句子,就像一句暗号,区分着“我们”与“他们”。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联结,在真实世界的社交日益昂贵、疲惫且充满风险时,他们开辟了一条“低门槛参与通道”。
然而,这种归属感包裹着一种深刻的防御性。它不是向外构建的、积极的共同体,而是向内收缩的、用于抵御外部喧嚣的避风港。笑声,成为了他们的城墙。在这堵墙内,他们可以暂时卸下“表达自我”的重担,在集体的、无意义的喧嚣中,获得一种匿名的慰藉。

四、黄昏
将这一切简单地斥为“虚无”或“颓废”,是一种懒惰。我们需要在另一个光谱上审视它:这不是意义的彻底消亡,而是在“意义的黄昏”里,对存在本身进行的一次焦灼探索。
在一个意义被无限生产、又急速消费、最终沦为斗争工具的时代,“严肃”本身成了一种重负。乐子人的策略,是一种极致的轻。他们用荒诞,去回应意义的通货膨胀;用无立场,去消解立场带来的撕裂感。他们的“不认真”,是一种对被迫永远“认真”的世界的消极不合作。
这让人想起一个古老的智慧:有时,最深沉的拒绝不是愤怒的呐喊,而是转过身去,吹一声口哨。他们的笑声中,确实回荡着一种疲惫,一种不愿再参与既定游戏规则的清醒。他们在意义的废墟上跳舞,不是因为感觉不到废墟的冰冷,而是因为,这是他们当下唯一能选择的、保持站立的方式。

五、微光
当然,这条轻盈的道路布满暗礁。长期在姿态的层面生活,存在本身有被掏空的危险。当“引发反应”成为唯一目的,那个负责感受和沉思的内在自我可能会悄然退场。最终,可能“越来越能笑,却越来越不在乎”。
但在这片看似虚无的旷野中,我们或许也错失了一些微光。这些手势,尽管破碎,却依然是一种表达,一种试图在数字混沌中留下痕迹的努力。每一个“哈哈哈”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无法被言说的、复杂的情绪真相。每一次拼贴,都是一次对现有文化的重新组合,一种微小的话语反抗。
他们不是新时代的先知,他们更像是卡夫卡笔下的角色,用不合逻辑的行动,来应对一个同样不合逻辑的处境。他们的抽象,是这个时代精神疲惫的一幅精确写照

低语
所以,当我们下次再看到那些令人费解的抽象创作时,或许不必急于划走或批判。那可能不仅仅是一场胡闹。
它是一个手势,来自一个在数据洪流中试图保持呼吸的灵魂。
它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一种在过度表达时代的新型沉默。
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共同身处的那片意义旷野——在那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既是追逐者,也是逃难者。
最终,抽象乐子人告诉我们:当语言变得太重,我们就开始打手势。而这套复杂、诡异而生动的手语,正是这个时代,我们共同梦境的低语。
(文/@赤芝荧止曦馨
编辑/@蓝与白)
